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1的文章

購買筆電建議2021年中版

大學生 1. 目前因為顯示卡目前還是價錢偏高,不建議自己組裝電腦。 2. 要買桌上型,建議直接買廠商整套的電腦。 3. 桌上型記憶體建議16G,顯示卡3060以上,可以撐完大學四年。 4. 筆記型首重預算,憶體建議16G,顯示卡3050以上,可以撐完大學四年。 5. 筆電預算我都建議非遊戲4萬內,要遊戲也抓在5萬內。 6. 至於要不要買Mac?我會建議你先去上課,看大二到大四系所的課程有沒有要用專業軟體的?有沒有一定要用Windows上執行的軟體。 研究生 1. 不要買桌上型電腦,買筆記型電腦。 2. 不要買電競筆電,因為真的很重很不好帶。 3. 筆記型電腦挑選首重接頭種類 3-1. USB-C一定要有,要確定能不能用PD充電,這個建議上網看同型號其他人開箱。 3-2. 有USB-C不一定能夠輸出視訊,建議先上網看開箱文,不要看官方網站規格,因為機種太多,有時候官網規格錯也就將錯就錯。 3-3. 如果同預算同規格,建議買有HDMI的機種,大學報告多或是大量文字處理,有HDMI讓你外接螢幕或投影機更穩定。 4. 筆記型電腦次要條件是重量,重量以含充電器和轉接頭的總重當標準。 4-1. 如果要隨身攜帶,每天通勤,建議總重1.5KG以下。 4-2. 騎車或開車,建議總重壓在3KG以下。 5. 預算我都建議抓在4萬內。要打電動真的去買遊戲機。 上班族 1. 除非公司有補助或自己有在用筆電接案,不然不用買超過3萬的筆電。甚至預算不如拿去買電視+PS5。 2. 筆電重點第一就是輕薄,如果不夠輕薄,你不帶著用,很快就積灰了。再酷再炫再厲害,你沒辦法長時間使用就是浪費。 3. 筆電第二重點是螢幕尺寸,大螢幕大空間好用,如果有數字輸入需求建議買外接數字鍵盤,不要強求筆電上有數字鍵。因為數字鍵加進筆電,正常文字輸入區繪讓手需要突發性移動,對手部健康不好。 4. 隨時注意備份,重要資料要有雲端備份。 實際挑選 第一步:挑選系列 筆記型電腦如果我選,我不會說廠商,我們會說系列,順便科普一下系列的重要性 1. 系列就是廠商內部對這台機器的定位,例如Dell旗下的XPS就是輕薄商務,ASUS旗下的Zenbook就是輕薄,Vivobook就是年輕化+入門價格。所以系列是方便根據需求的人挑選筆電的重要指標。 2. 除了華碩宏碁外,大部分廠商都會堅守系列名稱和其定位,所以要出現其他系列過來搶這個系列

我流選大學策略

圖片
2021  指考放榜了 今年講預算選學校。 國立一定比較省? 先講前提條件 不用比台清交,因為台清交你可以取得的資源一定遠高於你的學費,所以能上台清交不管三小學系你就上就對了。不用考慮了。 所以有需要考慮的是非台清交國立大學v.其他私立大學。 幾件事希望大家有共識 所有大學都有強勢和弱勢科系,強弱科系取得資源的數量是天差地別,不要迷信大學一體全人教育,能夠課金的學系就是比只有每日免費活動的學系強! 成本不是只有學費,還有交通、住宿和發展。 現在社會已經高度分工,越專業越高薪的工作需要的知識和能力已經不是大學可以提供的,所以要從研究所唸完回來看。 就算志在國外研究所,抱歉,國內人脈和實力不足,你也很難有機會進去國外好學校。 上面有共識後,進入選學校的環節 你是雙北人念文組 建議:如果家裡許可,文組唸雙北私立大學即可。 費用分析: 學費: 中部國立法學院為例,他一學期費用24000,一年48000。 台北某私校法院一學期47000,一年94000。 小結:學費一學期差23000,四年差184000。把184000價差除4年再分12個月,等於一個月差3838元,也就是說,只要你去外縣市唸書每月要多支出3838元,你就不如留在台北念私立大學。 生活費(含房租): 方案一:外縣市學校有宿舍或有親戚可以依靠:7000元/月(學校宿舍費用攤提進去每一個月1000),一年84000元。 方案二:外縣市學校沒宿舍需租屋:12000元/月(如果是去桃園台中高雄可能還不夠),一年144000元。 方案三:住在雙北家中:6000元/月,一年72000元。 交通: 機車(雙北外縣市都有):家裡二手也是成本,抓15000~20000元,攤成四年就是每年3750~5000,後續。新車就是父母對你的資產投資,是你父母的投資付出,我主張不該列入念大學的成本。油錢因為機車用油少加上個人差異,先不計算。 外縣市回家成本(外縣市才有):一學期至少4趟(開學下去*1、中間連假來回*2、學期末回去*1),一趟抓1000(含各種雜費),就有4000支出。一年兩學期要唸四年,共計32000。 在台北大眾運輸工具通勤:上限就是月票1280一個月。12個月都要,所以一年15360元。 很意外,交通上,在外縣市跟台北唸書其實上限差異有限。但如果在

Win11測試版雜感

  Win11測試版雜感 Win11這次兩大目標 介面年輕化 系統管理集中化 介面年輕化迎合手機世代 為了手機世代用戶的一些調整 折疊化介面 Win鍵Home鍵化 搜尋機能優化 控制中心和通知中心的導入 Andriod程式的導入 App Store 因為現在2000年後出生的新世代,他人生的第一台機器就是智慧型手機,他對於個人電腦的認知可能就是手機的放大版。所以要讓他們使用習慣和操作模式能夠延伸到Windows作業系統,Windows自己需要做出改變。微軟矯正了自己預設是大家第一套作業系統的態度,從強迫用戶學習轉變為誘導用戶使用的態度。 折疊化和搜尋,是智慧型手機在有限螢幕空間的產物,一開始是妥協,但經過好幾代的不斷演進,現在已經變成一種高效率的管理系統,甚至用戶己經把搜尋當作操作第一步,微軟內建的搜尋一直是比較不理想的,以前我拿到Windows電腦都會先裝Everything Search這個軟體取代內建搜尋,但這一年來微軟有在御用測試軟體PowerToys裡面開放更強大的搜尋工具,直接致敬蘋果Spotlight搜尋,效果比預期好,但還是要透過自己安裝而非直接結合於作業系統內比較可惜。我建議長期Win使用者都應該安裝看看。 因為微軟自己沒有手機用的作業系統,但用戶從以前就在手機相關應用程式裡面累積大量的內容(如IG照片、抖音的創作和各種通訊軟體內的聯絡人及對話紀錄),如果你要用戶接受新的作業系統,如何幫助客戶在新的作業系統上繼續使用這些他的數位資產?微軟沒有提出方案,用戶就只能往方案比較好的蘋果移動。因為OSX和Win11對用戶來說都是新東西,都存在學習及轉換成本,但如果是我,我一定秒選能夠順利銜接既有我的手機內容和服務的那一個。 控制中心、通知中心以及AppStore的導入,在蘋果Mac上已經證明是可行的,所以微軟沒有選擇只能跟進。當然今年Mac已經進化到同步以外,而是包含遠端操作。雖然慢了,但也只能跟上。 系統管理集中化增加安全以及推銷後續加值服務 為了讓作業系統的安全性提升以及更好推銷後續加值服務 家用版強制綁定微軟帳號開通 TPM晶片作為非中國區用戶硬體最低標準 半強制的AppStore 更新集中化 蘋果透過幾乎強制的在硬體啟用登入AppleID,一方面讓手機有網路帳號和實體電腦密碼雙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