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降噪耳機3.5mm接頭版簡單心得

注意:耳機通常在10~50小時使用後會用不同效果
先上結論,這價錢,這做工,就當高價耳塞用用就好了

分析

買了一個小米降噪耳機3.5mm接頭版,應該是市面上買的到有牌子的降噪耳機最便宜的。
目前是剛入手簡單寫個心得
耳機我大概會用以下幾種方式評價
  1. 配戴舒適度:耳塞偏軟,但是隔音性很好,光是戴起放音樂就能達到,降噪與否差異不大。但是降噪零件有一點重量,所以配戴上反而要考慮降噪零件要夾在衣服的哪裡。
  2. 音質:目前聽youtube上的音樂,適合流行音樂,但是對於有自己習慣音樂風格的人,這支耳機有種太過大眾化的問題。但我覺得這是好的(最後會說)。
  3. 降噪:做為臺灣市面上能買到有保固的降噪耳機中最便宜的,到底有沒有價值?降噪基本上就是把環境中低沈重複的聲音消除掉的工具,像是公車、捷運和飛機這種會發出低沈引擎聲。而這一款耳機到底實際降噪效果如何?分成「外型跟操作」和「實際效果」兩塊

先講一下外型跟操作

  • 外型的話,在2000元以內,要找到用這麼多金屬材料的耳機,真的是少見,加上小米對於金屬加工設計的經驗豐富,質感真的沒話說。
    • 這一支耳機的降噪有兩擋,加上沒開總就是「沒開」「弱」「強」做在一個讓你滑動調整的按鍵中,而這一個按鍵阿…為了跟其他部分零件營造齊一感,所以做的很薄,跟旁邊外框落差不大,導致操作上有困難,一定要站著專心調整,不能邊走邊調,等於你要在降噪中忽然需要跟別人交談時,只能把耳機拿下來,不能靠調整到關調來解決。
    • 降噪零件一大塊,雖然有貼心製作類似領帶夾的固定裝置,但整體來說,這一塊零件的去留還是一件麻煩的事情,但相較BOSE的體積,這算小的。
    • 降噪耳機需要有「耳機」、「麥克風」和「降噪處元件」三個零件,而一條耳機佈滿大大小小元件,在美觀上真的很讓人難過,而很多零件這一點也進一步影響收納,只能隨便繞一繞纏一纏就丟進負贈的袋子裡面。

再來看看實際效果

  • 音色:偏向大眾口味,低音多、人聲普通,高音就少一點,音樂細節在這裡就別說了,根本沒有。評價聽起來沒有很好,但對於這種低價耳機,這種設計方針是正確的,畢竟這種組合八成的音樂都是有8成的水準,聽聽youtube和KKBOX夠用了。
  • 降噪:很遺憾的說,成也蕭和敗也蕭和,
    1. 其實小米在這支耳機之前已經做了很多耳機,外型也「致敬」很多大廠,以這隻說,外型像極了鐵三角以前的CKPRO系列,所以在耳機結構上,已經相當好,所以隔音和書適度不會太差。
    2. 降噪又分成:
    • 主動降噪:透過發出聲音抵銷外部聲音的方式,主要是針對低沈重複的聲音像是火車跟鐵軌的撞擊、飛機引擎、捷運的根空氣摩擦的聲響。對於人聲、尖銳的聲音的隔音效果就比較差。
    • 被動降噪:就是耳塞,利用物體方式隔離外界聲音。
    • 這隻耳機的效果:
      1. 在被動降噪上:受惠於於極佳的設計外觀和之前幾代的經驗,已經做得相當完美。
      2. 在主動降噪上:效果算是相當有限,沒有預期的驚艷,有消除到一部份的聲音,但消除程度不明顯,對於已經聽慣這些公車、地鐵聲音的人,感覺不出明顯差異。
      3. 小結:這隻耳機受惠於外型的設計,被動降噪已經隔絕掉很多外的聲音,反而讓主動降噪系統的效果完全沒有凸顯的機會。

結論與購買建議

  1. 以1390的「定價」,這隻耳機其實音質可以,聽流行音樂可以有滿意的效果。
  2. 期待主動降噪的,可以說不用考慮了,繼續存錢去買BOSE吧!
  3. 想要一支舒適被動降噪的耳機,這隻可以考慮,畢竟他是配戴舒適的好物。
  4. 購買建議:如果可以趕上小米常常有的特價,當他低於1000時會是一支值得入手的好物。但我這種原價購入的,請叫我一聲「盤子」!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的新買電腦的流程

我流選大學策略

每週一產品(2018Week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