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雜談 EP.21 在發展路上越走越艱困的iPad家族
蘋果還是趕在2022年10月18日發布了第十代iPad,本來應該作為重要的里程碑的這一樣一款第十代產品,在我看來就是走路一個黑暗的產品。
筆記型電腦還是平版
這一代iPad基本上已經衝著筆記型電腦特別是二合一筆記型電腦的路去了,主要特徵是
- 前置相機鏡頭由機器短邊中間移動到長邊中間
- 鍵盤更好的分離
前置相機鏡頭由機器短邊中間移動到長邊中間
第一項改動其實是對這三年多線上課程中的經驗中學到的,以往iPad鏡頭是為了一對一視訊電話使用,但到了線上課程時代,螢幕內不止需要有對方的影像,還有簡報、其他聽眾、聊天室等其他內容,如果採用傳統立式畫面,扣除對方影像後,能留給其他內容的地方就不夠了。
尤其目前大部分簡報和影片都採用長寬比16:9模式製作,你要把這種內容塞進硬體是3:4的螢幕,而且還是用硬體比較短的3那邊去對應內容比較長的16那邊,真的已經變的不切實際,所以用戶大多都自己4:3方式使用iPad,這時候如果你還是把鏡頭擺在3的那一邊,不是不斷逼用用戶用其慣姿勢使用機器,就是讓用戶用一直拍到他下巴和鼻毛的角度參加線上活動。
因此,這次算是蘋果對消費者習慣的一次妥協。也預告這台機器更多時間將會是以4:3的方式使用,當年賈伯斯預期的像一本紙本雜誌一樣3:4的使用方式將慢慢消失。
鍵盤更好分離
新版鍵盤,又再次展現蘋果對於某些事物的堅持,他們決定推出一款採用新的接頭和底座的鍵盤。iPad自己宣傳廣告上一直認為自己就是台稱職的電腦。這項工作回到最入門的平版家族iPad後,到底要怎樣實現呢?如果跟進階款iPadPro和iPadAir一樣,使用一樣的鍵盤,那這幾款機器之間的差異就非常小,如何說服大眾買高階的機器或是屈就於便宜的就好了?
沒有需求就創造需求,所以蘋果就搞出一套邏輯,就是主打方便拆卸,我是不知道原本巧控鍵盤是有多難拆卸,但蘋果就是硬要給你弄出一套新的東西體系。
當然這一組鍵盤不便宜,而且還需要靠後面背面立架才能支撐。這樣在我看來半殘又抄襲其他廠商的鍵盤,蘋果也知道要用戶替他買單是很艱困的任務,蘋果的對應方式是?直接給你完整鍵盤佈局,巧控鍵盤出現時,因為不知名原因,反正蘋果就是砍掉鍵盤第一排的功能鍵,也就一般筆記型電腦會有的調整亮度、音量和其他設定的那一排,這對重度用戶來說,這一排真的很需要。這次蘋果在入門款機種的鍵盤加進來,就是讓你覺得雖然鍵盤已經賣到超過半台機器的價錢,我還是應該買。
先把東西砍掉再加回來,這種創造需求的技巧實在太猛了。
當然蘋果這樣的考量(或說敢這樣做)還是在於鍵盤滑鼠在提高生產力上面的角色實在太重要了,用戶根本不可能割捨,如果不能割捨,那就不如做到底。
成本考量還是創新考量?
當然這次被批評到爆炸的,當然還是那支詭異的筆,從技術面來看,蘋果大可以讓iPad 10直接支援第二代的筆,但蘋果就是堅持一定要用第一代的筆,根據媒體問蘋果的,蘋果只說是為了讓從過去升級上來的用戶能夠不用換筆。
看起來是很有良心的操作,但有沒有想過那之後用戶升級到Pro或Air時又要整套打掉重練?其實認真說也能理解蘋果的策略拉。首先如果你很在意預算,羅技有出一支便宜的,這次也更新到USB-C充電,你缺錢就買這支。再來,因為從之前iPad升級上來的,省下買筆的錢,可以拿去買鍵盤。
當然大家對於iPad多少有帶動創新的期待,但對於蘋果來說,iPad就是一台基本上提供銷量的機種。創新這件事,你在iPadPro上去找找吧。
清晰的產品規劃但我真的買不起阿
如果要說蘋果現在的規劃是?我會說蘋果就是要你從小就開使用蘋果產品。
大概路徑就是
小學低年級:iPad 9,因為你只要點點螢幕上的東西,不用作複雜操作,所以平版加上防摔的殼就能好好使用。
小學高年級:iPad 9+筆,這時候要開始略微精密的書寫、畫畫或筆記,所以可以開始導入筆的使用,然後選用比較便宜的第一代筆,如果你預算有限,你就用前面提到羅技的即可。
國中高中:iPad10+筆+鍵盤,這時候要開始做簡單影音、電子文件編輯和更長時間的線上課程,所以就希望你買鍵盤,因為鍵盤很貴,所以他就用延續前一代筆的方式說服你把預算用來買鍵盤。因為很可能是機構(學校)購買,加上平板預計週期蘋果設定約為五年,所以蘋果從2026年回推到現在,所以蘋果才會不甘願的加入USB-C的方式,但最後被人家發現內部檔案傳輸速率也只有USB 2.0的速度。
大學階段:如果你進入大學後,你還要使用iPad代表你的課業或工作上是需要的,這時候大多數人都有筆記型電腦了,所以平版作為第二螢幕或筆電不在身邊的替代,重量和操作同一性就成為考量。所以蘋果就會跟你說用同樣重量但效能螢幕都更好的iPadAir加上跟蘋果電腦配置近似的鍵盤來增加效率。
進入社會:如果進入社會,你還需要iPad,那就是工作上專業需求如影音專業或移動辦公,這時候蘋果就不會對你客氣的推廣iPad Pro,反正買到這種規格的機器,不會是不知道自己需求就瞎買的(不知道的人也不會覺得自己是瞎買啦),這時候價錢不用跟他們客氣,反而是規格要頂到,例如12.0吋iPad Pro2021,你說很貴?但認真想想有這樣規格的12.9吋mini led螢幕也不便宜,如果只是買來當外接螢幕你還賺到了。
所以蘋果不是亂出商品,只是他那偉大的規劃,直的不是我們的收入能夠支撐的。
平版電腦在蘋果家族中的目標到底是?
iPad家族從誕生到現在都在回答一個疑問,有手機和電腦後,平版電腦的需求是不是一個偽需求?iPad從剛誕生時,蘋果大致上把他當作一個大一點方便攜帶和操作的螢幕,目的在推廣當時正在萌芽的線上影片租借和電子書市場。畢竟當時手機螢幕只有4~5吋不到,看一本時代雜誌都要不斷放大縮小,體驗實在太差,所以iPad成為閱讀器般的存在。但後面第三方程式開發者發現這塊大螢幕iPhone的從量變(尺寸變大)產生質變(用途增加)則是當初開發時沒有想過的。
在當初開發時的團隊慢慢淡出,市場也產生翻天賦地的變化,iPad充分展現量變產生質變的過程,這個效應很快就被典範轉移到智慧手機領域,三星跟HTC就發現手機螢幕尺寸變大,用戶使用時間會變長,同時用戶使用方式會變多,甚至加一枝筆(Galaxy Note系列)後還能產生新的使用方式,進一步跨進新的市場,紛紛投入放大螢幕尺寸的競爭。
這時候iPad家族來到一個分水嶺,如何繼續說服消費者買iPad?這時候公司內部大概就出現幾條路線
- 繼續維持原有路線,等到市場萎縮到一定程度後就停產。
- 轉型為教育或大型商業機構用裝置
- 做為用戶使用蘋果電腦的前期教育機種
- 成為新型態iPhone的某種教育裝置
四條路線有部分是衝突的,如果你堅持第一條路線,你就不會再積極更新產品,就像iPod系列一樣就讓他慢慢消失在大眾視野中。
你如果要走第二條路線,你就必須針對這些機構的成本問題做出對應方案,講的直接一點就是你要有便宜機種讓機構可以大量採購。
如果你要走第三條路線,那你就必須讓平版電腦在型態上更靠近電腦,那代表你要開始設計對應鍵盤滑鼠、觸控板和外接其他設備的軟硬體方案,但這時候就出現一種哲學般的思辯,如果平版變的像電腦,那他還能被稱為平版嗎?還是只是有觸控功能的電腦呢?如果他變成有觸控功能的電腦,那我要如何說服消費者花大錢買一台遠比對手ChromeBook還要貴兩三倍或同價位的Windows觸控的機器呢?甚至iPadPro12.9吋加上鍵盤和觸控板都比自己家的MacbbokAir還要貴了。
第四條路線應該是蘋果內部有的一種共識,從iPhone6開始蘋果不再拘泥於所謂黃金尺寸,而是向市場趨勢妥協放大手機尺寸,這件事得到iPhone6成為史上最高銷售量單款手機的回報。讓蘋果不得不開始思考「萬一手機螢幕還要在大下去我們如何保持優勢?」所以iPad作為作業系統根源跟iPhone一樣的兄弟,自然成為大螢幕的先頭部隊,這時候銷售量不是重點,重點是維持大螢幕軟硬體生態。對我來說,也正好因為這種需求,才會讓我們持續有iPad Mini可以使用。
這幾條路線對於資源分配是有重大影響的,所以每一條路線的擁護者不只要說自己的好,還要說對方的多不可行,這是一場殘酷的對決。
但對於手握全球最強民用印鈔機的蘋果,他的答案簡單粗暴,小朋友才選擇,大人我全都要。
針對第一和第二條路線,蘋果的作法就是繼續維持入門款iPad,但這次出了點狀況,就是第十代iPad非要漲價50%,導致連帶影響整個蘋果系列產品。也就是這一切討論的原點,如果第十代iPad維持過去一萬台幣的售價,甚至因為匯率漲到12000左右,都不會有太多質疑或負評,但這次時在漲太多,漲到還必須調漲其他已發售機種來造成產品價差,大家就開始質疑是不是蘋果成本控制能力變差了?甚至為了不影響機構購買意願(也就是不夠便宜),只好把上一代機種留著繼續賣(但我不推薦購買),至於第十代最後會是?根據現在蘋果常常透過促銷方式賣東西,估計蘋果就是留3000台幣給各大通路砍價之用,所以我是建議等國外特價時再買不急,但這種好康台灣是沒有的。
第三條路線,也是iPad所有衝突的核心,如果iPad最終是希望用戶去用Mac電腦,那位何不一開始就發展裝有MacOS的iPad呢?以前Mac還在用intel晶片時,還能說因為Mac(x86)跟iPad(Arm)所用的晶片架構不同,所以要花時間移植,但現在兩邊都用M系列甚至宣傳都說iPad Pro的晶片Mac的M系列直接移植過來,到底還有什麼理由不能通用?以前說iPad是以觸控方式操作跟Mac以鍵盤滑鼠的方式不同,現在經過幾代「iPad就是你的下一台電腦」的宣傳後,官方都自己推出iPad專用鍵盤和觸控板,到底還差在哪裡?蘋果為了幫iPad創造價值最後都創造到價值錯亂了,這樣的錯亂中,就會出現iPad本位主義,也就是希望維持iPad獨特使用方式的人,和Mac本位主義認為iPad就是服務Mac的一個過渡產品。具體體現在使用者操作和產品上就會有一種效果可以有兩種方式實現,一邊是iPad連到Mac,一邊是Mac連到iPad,使用者就必須為了這東西學習兩套把戲,最後就是知道怎麼用的人很少。
第四條路線,就是我認為蘋果為何至今還留著iPadMini這個產品線的原因,因為iPadMini從長邊中間對折,就能成為一個折疊機,蘋果絕對不會在此時放棄自己的優勢。所以這條路線應該是最沒有爭議的。
iPad家族的未來?
過去iPad和iPhone共用生態圈,但和Mac有明顯區隔,之後為了讓iPad有更多可能性,於是把iPad獨立成iPad從iPhone中剝離出來,但或許是高估iPad的影響力,結論是iPad OS對於開發者而言沒有足夠市場規模形成開發誘因,甚至連自家文書影片編輯軟體都沒有挺自家人,最後變成一個軟體跟不上硬體的需求的機器。
但最後蘋果要把iPad帶往那邊?或是反過來說iPad能帶蘋果走多遠?我相信蘋果自己也不知道,iPad團隊也不知道。正因為不知道,所以從改為USB-C充電、導入LiDAR到現在的鏡頭調整位置都是蘋果不斷的投石問路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不斷出現複雜或難以理解的運作方式,就是無可避免的狀況或更直白的說是一種無奈。
這種無奈和困惑很現實的就反映在銷售數字上,iPad除了學生族群外,無法開拓更多市場。變成留在自己的封閉循環中慢慢老化。
當蘋果親手造出毀滅自己的怪物M系列晶片
如果要說近幾年蘋果最重要的創新,M系列晶片絕對會被記上一筆,蘋果透過M系列晶片,建築出一個利益集中、防線極高的門檻,M系列更是被當作高效能和長續航的代名詞。但這東西也讓iPad走進更混亂的局面。
由於M系列基本架構就是源自於蘋果iPhone和iPad的A系列處理器的延伸和擴大,所以M系列能塞進蘋果筆記型電腦產線,自然也能被放進iPad產線。而且蘋果在2020年時為了推廣Mac的處理器轉換,面對開發者推出一款「租用」的mac mini(Developer Transition Kit),他用的核心就是當年iPad Pro的A12Z,這等於直接證明,如果蘋果願意,iPad是可以運作完整的OSX。
而隨著M系列不只在效能上取得成功,商業上M系列也成為蘋果的一個商標,代表超越同時代的效能和續航。iPad為了拓展消量,也在2021年導入M1處理器到iPad Pro,甚至為了進一步拯救iPad銷量,也把這顆處理器下放到iPad Air5,這樣下去,讓iPad家族與Mac家族出現重疊的部分。
同樣是M系列到底要消費者怎麼選?iPad Air加上完整鍵盤一組,價錢整個超過一組MacbookAir,甚至iPad Pro 12.9加上鍵盤,整組售價比Macbook Pro還貴。而iPad所根基的iPadOS,目前要跟OSX比,雖然大幅度簡化操作,但也大幅度降低可以調整的空間,尤其是OSX內多年累積的軟硬體。
尤其是Macbook Air M1,蘋果為了讓大家甘願換,基本上就是用比預期少200美金的價錢上市,除非你對平版型態有絕對的需求,你根本不會考慮iPad M1系列,所以iPad強制換上M1系列等於逼迫蘋果去面對一個難以逃避的大問題
我們要不要乾脆就讓iPad運行OSX?就算不行也要找個藉口,不然難以說服大眾放棄筆電選iPad!
但也或許是M系列比預期順利的換軌成功,蘋果電腦用戶不減反增,所以蘋果就把前面問題擱置了,先賣電腦再說。
結果呢,等到新機器M2出來後,理論上基於回歸平均利潤的角度,前面那個便宜到不可思議的M1應該要下台一鞠躬,可惜遇上疫情和中國供應鏈問題,蘋果為了不讓市佔率下滑,決定讓這個怪胎繼續活下來,而且是以原價999美金(但其實不少地方都能用800美金左用買到全新的)。但同時期跟著推出M2 iPad Pro而且價錢離M1系列Macbook越來越遠,就算iPadOS16試圖導入視窗化的管理方式,但就像隔靴搔癢一樣,iPadOS上的軟體彈性還是有限,最後做出一種半成品的東西。
這種半成品讓大家更困惑,因為這種技術展現明顯看得出來蘋果有能力把osX導入,代表可能蘋果隨時就說要換路線,畢竟過去換路線蘋果都是台面下運作很久,然後公布時就斬立決,重點是被拋棄的那方通常都是當日火化,馬上變歷史文件。這一步棋沒有穩住iPad用戶信心,iPad用戶反而更擔心自己現在買會不會變成末代iPad OS陪葬團?讓真的願意用iPad當作主力的人更卻步。
個人觀點:放iPad一馬吧
iPad作為即攜帶性、富含娛樂功能和簡易操作的裝置,已經對教育市場和非專業用戶提供很多服務了。真的沒有必要一直要在有限空間內幫平版電腦創造那種所謂「專業」用途,手機平版世代在需要用電腦時,他自然會根據預算和工作需要選擇自己能負擔和用的到的裝置,蘋果真的有必要透過平版電腦化這個半成品是卡位嗎?如果做不好,會不會位子沒卡到反而讓用戶對那種半吊子的操作感到厭煩。
如果蘋果眼中平版電腦真的已經有能力負擔大型軟體的操作,就讓他從現在iPadOS系列產品中分離,直接用osX吧,相信那個時候他的優異螢幕、輕薄體積和續航,也能支撐他的高售價。
如果蘋果認為平版真的是未來,那就告訴我們到底平板的下一步是?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