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到底要幹嘛—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一)
系列目錄 研究生到底要幹嘛—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一) 研究生到底要幹嘛—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二) 這篇主要是想要從旁觀者的角度看研究生這件事 目次 為何培養研究生? 研究能力如何具體實現? 論文和工作的目的? 為何培養研究生? 研究生培養是要花錢花時間的,所以一個學術研究要培養研究生一定要具體的利益,才能讓學術研究機構培養研究生。 這裡會從「學門」、「教授」和「研究生」三者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利益 學門:最怕的不是沒有「成果」而是「沒有人」 學門的發展中,要有重大突破,需要很多學者投入大量研究能量,花費很多時間,甚至是犧牲人的性命,才能有成果。 以大家比較熟悉的「牛頓物理學」來說,大家會認為這是牛頓一人的功勞。但如果把時間線拉長,會發現這是一個長達五百年以上的奮鬥。 從皇權跟宗教的權力鬥爭,讓皇帝有權力和能力累積資源,這些資源才能用於資助科學研究。再來,各種宗教改革與異議,逼使宗教對於某些對於物理秩序的問題縮手。以及最後,無數物天文學家、鍊金術士(後來的化學家)、數學家和哲學家,建造了物理學需要的「數據」和「工具」。 由此可知,學門的發展,除了需要大量投入資金外,另外就是「人力」和「研究空間」。 如如何產生「人力」和「研究空間」?就是需要大量有「研究能力」「研究興趣」的人!人多好辦事,就像清華大學和交通大學每年提供無數竹科需要的人才,竹科賺到錢後又投入研發,讓這兩所大學變成電子業研究重鎮。形成正向循環。 具體的循環就是這樣 所以為何學們要培養研究生? 因為要培養出人才,人才才能創造利益,有利益才能回饋給學門養分繼續生存 教授:取得延續或強化自己的研究的影響力 教授既然已經以「研究」當作自己的志業及生存手段,研究能否「延續」「強化」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怎麼讓研究「延續」或「強化」?當然就必須讓自己的研究有「影響力」!而人的生命有限、時間有限、精力更是越老越差,自然需要借助外部力量產生影響力!進而達成延續和強化研究的目標。 就像歐美、日本都有很多研究室號稱「諾貝爾研究室」,研究室的研究被有效延續和持續強化,產生受到諾貝爾評審承認的影響力,所以以能夠持續獲得諾貝爾獎。再用諾貝爾獎的影響力來募款維持研究。 所以為何教授要組織研究室?為何有師生制?為何要學生發表?這都是在累...
留言
張貼留言